NY_T 2834-2015 草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豆科牧草
ID: |
73A6B795095A4DBF8DD0BE72161F00EE |
文件大小(MB): |
0.59 |
页数: |
13 |
文件格式: |
|
日期: |
2024-8-14 |
购买: |
文本摘录(文本识别可能有误,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,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):
ICS 65.120,B25 NY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,NY/T 2834—2015,草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豆科牧草,Code of practice for regional trials of forage legume,201570-09 发布2015-12-01 实施,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,ny/t 2834—2015,刖 百,本标准按照GB/T 1.1—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,本标准由农业部畜牧业司提出,本标准由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(SAC/TC 274)归ロ,本标准起草单位:全国畜牧总站、全国草品种审定委员会、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、中,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、四川省草原工作总站、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,究所,本标准主要起草人:贪旭江、苏加楷、齐晓、邵麟惠、李聪、张新跃、张瑞珍、田宏、白昌军、马金星,I,ny/t 2834—2015,草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豆科牧草,1范围,本标准规定了豆科牧草品种区域试验的试验设置、播种材料要求、田间管理、观测记载、数据整理等,内容,本标准适用于豆科牧草,2规范性引用文件,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。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,件。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,其最新版本(包括所有的修改单)适用于本文件,GB 6141豆科草种子质量分级,GB/T,GB/T,GB/T,GB/T,GB/T,GB/T,GB/T,GB/T,6432,6433,6434,6435,6436,6437,6438,20806,NY/T 1459,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,饲料中粗脂肪的测定,饲料中粗纤维的含量测定过滤法,饲料中水分和其他挥发性物质含量的测定,饲料中钙的测定,饲料中总磷的测定分光光度法,饲料中粗灰分的测定,饲料中中性洗涤纤维(NDF)的测定,饲料中酸性洗涤纤维的测定,3术语和定义,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,3. 1,草品种 herbage variety,经人工选育,在形态学、生物学和经济性状上相对一致,遗传性相对稳定,适应一定的生态条件,并,符合生产要求的草类群体,3.2,区域试验 regional trial,为确定草品种适宜栽培区域而进行的多点试验,3.3,对照品种 control variety,在品种试验中,作为参试品种的对比、参照品种,3.4,一年生牧草 annual forage,在一年内完成生命周期的牧草。一般春、秋季播种,当年秋季或翌年夏季开花结实,随后枯死,3.5,二年生牧草 biennial forage,从种子萌发开始,需2个生长周期才能完成生活周期的牧草。播种第一年仅进行营养生长,第二年,1,NY/T 2834—2015,开花结实,随后枯死,3.6,多年生牧草 perennial forage,生长期限3年以上(含3年)的牧草,一次播种可多年利用,3.7,草产量变异系数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forage yield,同品种不同重复的草产量数据标准差与其平均数比值的百分数。按式Q)计算,CV = s/x X 100 .. (1),式中:,CV——变异系数,单位为百分率(%);,s——同品种不同重复的草产量数据标准差;,キー丒同品种不同重复的草产量数据平均数,4试验设置,4. I试验地的选择,试验地应代表所在试验地区的气候、土壤和栽培条件等。选择地势平整、土壤肥力中等且均匀、,前茬作物一致、无严重土传病害、具有良好排灌条件(雨季无积水)、四周无高大建筑物或树木影响的,地块,4.2试验设计,4.2.I 试验组,应按草种种类划分试验组,每个试验组的参试品种3个.15个,其中至少有1个对照品种。每个,试验组应安排3个以上(含3个)不同地区的试验点,4. 2.2试验周期,一年生牧草品种和二年生牧草品种应不少于2个生产周期;多年生牧草品种应不少于3个生产,周年,4.2.3 小区面积,草本牧草试验小区面积为15 m2-20 m2,饲用藤本或灌木试验小区面积为30 m2~40 m2o,4.2.4 小区设置,采用随机区组设计,重复宜为4次。同一区组试验应放在同一地块,全部试验地块四周设1 m-,2 m宽的保护行,5播种材料,5. 1种子质量,参试种子质量应满足GB 6141规定的3级以上(含3级)种子质量要求,5.2 种子数量,按照种子用价和实际播种面积计算用种数量,满足试验用种需求,5.3 种子处理,5. 3. 1不应对参试种子进行可能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的处理(如包衣),5. 3.2试验地块未种植过参试的豆科牧草时,可参考供种者要求接种根瘤菌。所需根瘤菌剂及接种方,法由供种者提供,5. 3.3当种子硬实率高时,应进行破除硬实处理,提高种子发芽率。处理方法由供种者提供,2,NY/T 2834—2015,6播种和田间管理,6.1 一般原则,ー个试验组的同一项田间操作宜在同一天内完成。无法在同一天内完成时,同一区组的该项田间,操作应在同一天内完成,6.2 试验地准备,播种前应对试验地的土质和肥カ状况进行调查分析,试验地应精耕细作,6.3 播种期,应根据品种特性和当地气候及生产习惯适时播种,6.4 播种方法,采用条播,对有特殊要求的品种另行确定,6.5 播种量,应根据生产利用方式、不同品种的特性和参试种子的质量确定播种量,6,6 田间管理,管理水平应与当地大田生产水平相当,及时查苗补缺、防除杂草、施肥、排灌并防治病虫害(抗病虫,性鉴定的除外),以满足参试品种正常生长发育需要,6.6.1 补种,应尽可能1次播种达到苗齐苗全。如出现明显的缺苗断行……
……